教师发展

更多>>

【鱼凫培训:骨干教师卓越培育】助力教师卓越成长的4个关键转变

发布时间:2025-10-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撰稿:教师工作部,审稿:曹三杰

10月21日下午,由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教务处组织的骨干教师卓越培育暨首期教学沙龙在雅安校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从‘教’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AI赋能探索”为主题,由理学院承办,骨干教师卓越培育行动入选者、理学院卢常芳教授担任主讲,线上线下吸引800余人次参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曹三杰、教务处处长饶含兵及各学院教师代表出席活动。

本期活动是骨干教师卓越培育行动实施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推动全校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提升。卢常芳教授结合其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创新实践,系统分享了“理念重塑-内容重构-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路径。她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一平台三融合两促进”教学模式,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展示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重点分享了AI技术在教学核心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方案。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曹三杰在交流互动中回应了教师教学育人改革中的关切阐释了课程思政关键是关心发现学生在成长中表现出的问题,教师在互动中及时指出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指出了AI赋能关键是引导学生首先在自己思考、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提高学习效率,防止学生偷懒并没有真正学习,什么都交由人工智能应付完成的错误做法。同时指明了教师卓越成长的4个关键转变:即教师教学育人提高站位的转变(是否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是否聚焦服务强国建设育人,还是仅停留在传统的专业课程层面教学)、教师教学育人理念的转变(是否秉承立德树人、AI+赋能、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等新理念,还是仅停留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旧观念中)、教师教学育人方式的转变(是否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方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式、AI+赋能方式、科教融汇方式、产教融合方式等,还是仅停留在传统的灌输讲授式)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利用AI+工具辅助学习、在科研中实践学习、在生产中感受学习,还是仅停留在传统的背记式知识学习在活动总结发言中强调,本次活动是骨干教师卓越培育行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重要体现,非常有意义,并提供了新的培育平台。该活动不仅关注骨干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更注重通过他们的引领示范,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让优秀教师传播先进教学理念,分享成功改革经验,这正是我们实施骨干教师卓越培育行动的初衷所在。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对活动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将协同教师发展中心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据悉,骨干教师卓越培育行动作为学校教师发展与成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沙龙、教学竞赛、名师讲堂等多元化形式,为教师搭建了层次分明、持续发展的成长平台。教师发展中心将持续推进该活动的实施,定期组织系列主题教研活动,构建“培育-实践-分享-提升”的教师发展良性循环,为学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范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