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更多>>

【优秀教师标兵】张克英:珍惜作为大学教师的每一天

发布时间:2022-09-1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杨雯 审稿:江英飒 来源:宣传部

编者按:为表彰在学校建设发展中作出显著贡献,师德高尚,事迹感人,具有较大影响力,在师生中享有较高声望的教师,学校开展了优秀教师标兵评选。日前,第二届优秀教师标兵出炉。本网特推出“优秀教师标兵”系列报道,展示获奖者的先进事迹,营造向标兵学习的良好氛围。


“我把教书育人视为终身奋斗的事业。”从1986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算起,科研、育人、服务社会……动物营养研究所张克英教授已经在大学教师这一岗位上,为她深爱的事业兢兢业业奋斗了36个年头。

勤与严   以较真的态度做科研

 作为一位资深的动物营养学专家,张克英是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蛋鸡、肉鸡、肉鸭产业链项目专家,她的基础研究理论被行业专家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她的应用研究工作为全国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并大幅度提高数据的精准度,为饲料安全隐患提供了大量的预警参数,为饲料精准配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别看她在动物营养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这样“高大上”,她对动物研究最初的憧憬却源自童年对饥饿感的恐惧。

 她出生在一切还需凭票购买的时代,虽然父母都在区食品经营站工作,但靠两人维持八口之家的生计着实艰难,饥肠辘辘是常有的事。她在家中排行第三,从小就矮小瘦弱,直到高中还饱受严重贫血的困扰。1978年,父亲在昏黄灯光下认认真真研究过报纸上的大学招生专业后跟她商量:“就学畜牧专业吧,学这个肯定不愁没肉吃。”她觉得很对,要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困境,就这样参加了高考。第一年,身体极差的她因两分之差遗憾落榜,第二年她成功考上四川农业大学畜牧专业。

 在大学,从学识渊博的老先生那里,张克英第一次知道了动物营养学,“学好营养学既能促进实际生产,又对自己有帮助,岂不两全其美?”从小身体不好的她对这门能影响动物健康的学问发生了极大兴趣。四年扎扎实实的认真努力后,1983年她考上了我国动物营养学泰斗、动物营养所创始人杨凤先生的研究生。

 跟随杨凤先生学习,张克英开展了猪、肉鸡和肉鸭的营养研究。后来动物营养所家禽方向缺人,她勇挑重任,调整和拓展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成为所里家禽营养研究的骨干。在她带领下,家禽营养团队从人丁单薄仅有两人,发展成了能独当一面的“硬核”实力团队。从事动物营养研究近40年,张克英和团队一起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内的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50余项。其中,她参与的两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她主持、和团队一起深入研究20多年的项目《优质安全鸡蛋高效生产的饲料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评202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克英继承了杨凤先生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团队的学生往往又害怕她又特别喜欢她、佩服她。与张克英共事多年的丁雪梅教授解释说:“喜欢是因为张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子女,总是特别关心、关注、关照,谁都亲近她;佩服则是因为她的勤奋,即便现在她已经60+,仍旧几乎每天坚持工作到深夜凌晨;害怕则是因为她是‘严师’。”

 在张克英看来,动物营养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做出的成果都会应用于生产实践,但在动物实验时,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结果不准确。因此,她总是认真把好实验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一步步实施再到核对数据,她绝不肯有任何马虎。如果是学生因为操作过程不规范、记录不详实造成的数据不准确,无论实验费用多高,她都会要求学生重来。她总告诉她的学生:“企业与我们合作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应该做出准确的结果,实验结果不能误导研究者和养殖生产者。我们做研究就应该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多年来,勤奋和严谨让她无论在家禽和猪的营养需要研究、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还是饲料安全和蛋肉质量与安全、抗病营养与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她2011年入选第十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13年入选第十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5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和四川省科协系统年度先进个人,2021年入选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7年又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禽体系岗位科学家。

精与博   用科学家的方式做老师

 如果有人问一位老师“你作为教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也许各不相同,而张克英的回答则是“不误人子弟”。

 谈论起自己带过的学生,张克英仿佛如数家珍:谁的思维很活跃,特别有想法,谁擅长搜集信息,谁的实干能力尤其强……她善于发现学生们身上的特点和长处,也想方设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她像做科研一样,供给每个学生快速成长的最佳“成分”和“剂量”。

 自从教以来,作为动物营养所的骨干教师,张克英长期承担或开设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的课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她重视“精准”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置知识和能力目标。

 面对育人工作,她坚信“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甚至两三桶水”,因此她也习惯了为每一次课精心制定教学目标计划,设计课程内容。“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是她为自己划定的底线。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课程讲过多少遍,她总会精心准备,不断将最新的国际前沿动态、实时研究成果、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能力提升创造最大可能。多年过去,以她讲授的《饲料学》为例,从最初的手写教案到后来开始使用教学课件,现在她的课件除去最初的基本框架还在,具体的讲授内容已经不知更新过多少遍。

 “我希望学生们尤其是硕士博士生要能超越书本,不要埋在书本里出不来。”她的目光放得很长远:“我们研究动物营养就是面向生产生活的,除了营养学本身,还需要有营养学之外的更宽广的视野。比如那些作为饲料来源的农作物,它们的生长,哪些因素会影响其营养成分,我们也有必要多了解了解。这样无论学生们将来走进畜牧企业还是走上科研岗位,才能有助于他们真正打开眼界和思维,有能力解决更多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了当好导师,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张克英深感严于律己的重要性。虽然成果越来越多,但她仍“常常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学生们都说:“随时到张老师办公室,基本上都能见到她在浏览、归类整理各种资料。”在办公室查阅资料,工作学习到深夜11、12点,几乎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断抽时间充实自己就是她的常态。

 2004年-2005年她还争取到机会,赴美国阿肯色大学家禽系和美国Baylor医学院儿童营养研究中心进修学习。短短一年时间,她不仅选听了进修单位开设的全部本科、研究生课程,参加了各种层次的读书报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导师负责的各项科研实验,还主动参加了两个国际培训班。

 一名优秀的老师既要做好“经师”,也要做好“人师”。张克英以身垂范,用行动地向学生们诠释对事业的热爱,也把这种热情传递给学生。她的付出换来的不仅是授课广受学生好评,她参与建设的本科生《动物营养学》课程、主持的《饲料学》课程先后都被评为四川省和国家精品课程。如今,张克英培养的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已经超过百人。也许是因为懂得越多所以爱得越深,学生们在她以“知农爱农”人才为本的理念培养下,大多数毕业后都选择投身畜牧行业和高效畜牧学科教工作中,其中不乏行业翘楚。

实与诚   凭高度的使命感做服务

 成都市家禽产业群、四川生态养殖促进会、四川妇女生态养殖……打开张克英的微信,光是随时答疑、分享养殖技术知识的微信群就有差不多20个。“分享让人很开心!”她从不将这些视为负担,反而认为这样是对服务生产实践途径的充分拓展,能帮助自己实现更多作为学者的价值,带给自己真正的成就感。

 早在90年代,还是研究生的张克英就跟随导师杨凤先生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中。她曾在名山县一个乡镇畜牧站和遂宁市中区畜牧局足足待了一年,亲眼见到中国畜牧养殖产业的落后,她是痛心的,也期盼着自己能为改变这些做点什么。

 她长期与养殖企业、饲料企业、饲料添加剂企业保持紧密合作。新希望六和、吉隆达、特驱集团、四川省圣迪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她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她将国际前沿知识和科研结论带入企业,为公司提供研发思路和技术方案,联合攻关生产中的疑难技术,指导饲料和禽产品开发,解决企业产品开发、升级中的技术难题和产业发展问题,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

 通过建立博士工作站、产业研究院、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和培训等方式,产学研强强联合,建立“高校-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农户”多维度联动合作模式,她凭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实实在在地一点点推动家禽产业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助力终端产品的迭代、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每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000余人,现场指导10余次,极大推动了四川省蛋鸡、肉鸡、肉鸭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其中,在她提供的科技支持下,圣迪乐村从初创时仅有2万只鸡的小养殖场一步步发展壮大,成长为国内一家高品质鸡蛋生产和销量最大,同时获得“可生食鸡蛋认证”和“无抗生素认证”的蛋品企业,并先后成为G20、亚信峰会、博鳌论坛、达沃斯论坛、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军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蛋品供应商。

 “我很不赞成为发论文而发论文。”在张克英看来,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应用科学的学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更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多年来,她研究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生产一线的需求,遇到企业生产的问题她更是不遗余力地、用最大的韧劲儿和热情去解决。为解决市场上鸡蛋更安全、更优质的问题,她跟鸡蛋“杠上”20多年,研究集成了“优质安全鸡蛋高效生产的饲料营养调控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曾有企业发现生产的鸡蛋质量出现问题,查来查去找不出原因,火急火燎打来电话求助。张克英结合企业的描述一分析,认为应当是鸡饲料中误加入了棉籽饼造成的,然而企业一口否认,说购进的饲料中绝没有棉籽饼一项。查不出原因,每多耽搁一天企业就多一天损失。张克英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事就赶往企业现场查看。到了那里,她顺着生产流程一项项仔仔细细地检查分析,终于发现,原来真是饲料油脂中混入了棉籽油,导致了种鸡健康和鸡蛋品质均出现了大问题,而这点被企业原料采购员忽略了。

 早在世纪初就有大企业开出百万年薪想把张克英“挖”走,被她拒绝后还游说多年始终“不死心”。对此,张克英一笑置之。按她的想法,身材矮小的自己当年如果报考师范都不符合要求,能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绝对是上天的眷顾,她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光荣身份,也珍惜作为大学教师的每一天。她更愿意在这平凡的岗位上科研、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为自己“将中国建成畜牧强国”的梦想而奋斗终生。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