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泓宇 动物营养研究所 审稿:张俊贤 来源:宣传统战部 动物营养所
编者按:百年川农,风雨兼程。在百余年办校历程中,川农大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一代代川农人用奋斗积淀出了“川农大精神”。今年是"川农大精神”命名20周年,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重温川农人的奋斗史,阐释“川农大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以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传承和弘扬这一伟大精神。
方正锋(右三)深入一线指导实验
人物简介:方正锋,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作为访问学者留学美国贝勒医学院。2018年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理事、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理事、四川省营养学会会员以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等10余家杂志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国际国内横向科研合作项目多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44篇,其中SCI论文125篇,获国家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从2008年博士毕业来到川农,到2011年由讲师越级晋升为教授,再到近年来,与团队一起接连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川农大精神”13年的浸润,方正锋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战线上齐头并进,走出一条极具个人特色的“三不”发展之路。
课堂教学创新不止
“啊啊啊骨短,生物素缺乏的表现;啊啊啊骨短,也可能缺锰或胆碱……”在方正锋《动物营养学》的课堂上,《五环之歌》的旋律经常在同学们心中响起。
原来,为了让同学能够快速准确地记住“矿物质、维生素缺乏及其病症”这一课程重难点,方正锋借用流行歌曲《五环之歌》的旋律,自己动手“填词”,创作《矿维之歌》,将矿物质、维生素的营养特点用歌曲,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也太新颖丰富了吧!”“这要是再记不住可真说不过去了。”“风趣幽默的老师能让人爱上一门课。”……以《矿维之歌》为代表,以“遇上方正锋,记住重点只要五分钟”为追求,致力于打造轻松幽默、寓教于乐教学模式的方正锋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每年都有不少学子因为听了他教授的《动物营养学》课程而选择其作为本科阶段的指导老师。
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是方正锋从教以来不变的准则。课前,他会结合科研成果,不断更新和补充动物营养学的新知识、新理念,把准备工作做到极致。课间,他着力营造氛围轻松的课堂,结合饲料企业、生猪养猪场生产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的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课后,他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面对学生的疑惑,总是予以及时耐心的解答。而且,他不仅解答各种专业问题,还会对“搞农业是不是很低端啊?”“毕业后我们农业学子会不会受歧视?”等学子心里的顾虑一一进行正面回答。
独具一格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学生中超高的人气,让方正锋获得“四川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坚定了他继续钻研教学的决心。
校企联姻合作不断
“方教授你好,我们决定继续与贵所开展下一个3年的合作!”这几天,让方正锋颇高兴的一件事,便是世界三大营养添加剂生产厂商之一:安迪苏,决定继续与动物营养研究所开展下一个3年的合作。
3年前,在他连续3次获得安迪苏两年一度的全球招标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方正锋更进一步。他促成动物营养研究所与安迪苏共建了“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中心”,获国际横向合作经费1500余万元,有力带动了动物营养与健康、节能减排和饲用抗生素替代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动了动物营养学科的国际化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重“理论”、轻“技术”,而企业重“技术”、轻“理论”,校企合作时经常会遭遇“科研”和“应用”两张皮这一突出问题。为了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生产实践中,以方正锋老师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十余年来聚焦校企联动多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探索,通过开展行业技术研讨会和网络直播课程等方式,第一时间与企业共同分享科研成果,走出了一条以产品为载体,以学术为灵魂、以科研为抓手、以应用为目标的校企深度合作之路,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为内核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安迪苏的长期合作,便是其标志性成果之一。
不仅是科研成果,方正锋也致力于将“教学成果”——自己带出来的研究生,与企业紧密联合起来。方正锋会根据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十多年来,他培养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已在全国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中崭露头角,赢得广大行业人士的一致好评。方正锋老师也因此荣获“研究生就业先进导师”的殊荣。
助力“三农”服务不休
“老乡,别再用育肥饲料喂母猪了,这样要不得!”今年5月,当方正锋在普格县看到一些养殖户喂养混乱、饲料单一时,既痛心又着急。
作为四川省生猪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之一,方正锋义不容辞地深入越西县 、布拖县、昭觉县、普格县等四川乡村振兴第一线,及时查找生猪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的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之处,并及时加以指导培训。仅在今年5月,方正锋就马不停蹄地为当地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养殖户做过连续多天的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内容涵盖生猪养殖的日常饲养管理、养殖圈舍设计、饲料营养及饲喂、疫病防控等常见问题。
“奉献、协作、求实、创新”,这8个字既是营养所传承“川农大精神”而孕育出的团队精神,也是方正锋始终坚守的信条。在来到川农的13个年头里,他始终站在社会服务和脱贫攻坚的最前线,充分发挥自身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专业特长,通过与企业联合共建博士工作站、与地方政府签订专家工作站的方式,落实校企、校地合作,指导和帮扶企业和地方发展,以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2008年至2010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方正锋活跃在安县的灾后重建服务工作当中,通过为受灾群众讲解灾后养殖防疫、生猪营养配比等养殖关键技术,全力协助当地又快又好地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尽快走出灾难阴霾。2011年至2013年,方正锋又投身于甘孜州藏猪养殖技术指导工作当中,根据甘孜州实际养殖条件,提供藏猪饲料资源开发和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切实解决藏猪养殖户饲料原料短缺、养殖技术匮乏的难题。2017年至今,学校对口帮扶凉山州雷波县脱贫攻坚工作,方正锋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多次带领研究生深入雷波县进行调研和指导工作,并主持编写了《雷波芭蕉芋猪标准化养殖技术手册》,用于指导雷波县芭蕉芋猪特色养殖。
在方正锋十几年如一日的倾心服务下,越来越多乡村生猪养殖模式从粗放、零散、随意的原始养殖,过渡转变为精细、规模、科学的现代化养殖。在帮助养殖户不断提质增效的同时,他自己也被学校授予“社会服务(扶贫)先进个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未来的征途上,方正锋将继续走好自己的“三不之路”,力争取得更多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