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更多>>

【师论】钦鹏:创新路上布满荆棘 唯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发布时间:2021-09-2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钦鹏 来源:水稻研究所

编者按:在学校庆祝2021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奖励大会上,6位教师代表用朴实的语言、真切的体会,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在各自岗位上的坚守和奋进。他们瞄准科技自立自强,在科学研究上勇攀高峰,在社会服务中挥洒汗水;他们秉持立德树人初心,在人才培养中兢兢业业,在管理服务中尽职尽责,令人感动和钦佩。

 

我叫钦鹏,来自水稻研究所。我非常荣幸在教师节来临之前,能站在这里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同时我也诚惶诚恐,一个是因为我从小就语文差,写文章的时候总是抓脑袋,另外一方面,全校几千名老师,无论是在取得的成绩,还是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方面,比我更应该在这里发言的老师比比皆是。因此我就流水账式的给各位领导,老师汇报下我个人对教师这份职业的一些感受和理解,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我想表达感谢。我是一名本科到博士都是在川农学习的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川农学子对在做的各位领导,在场和没在场的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祝福,感谢你们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老师们,您们幸苦了。作为川农普通教职工一员,我也要感谢学校给我在川农大工作、生活的机会,向今天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天气一样,让我幸福满满。也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给我们创造的各项良好政策和科研工作环境,让我们可以踏实搞科研,安心做学问。10年我读博士的时候,一个普通的半薄切片,都需要不远千里到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去做。现在,我们绝大部分实验室都可以在不出校园,甚至不出2教的情况下可以完成。

第二:作为水稻研究所一线教师和科研工作人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我工作最重要的两部分内容,我想用“责任”二字来表达我对这两部分工作的理解。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为教师,我们面向的群体是学生,不是一棵树,一盆花,没有栽培好,可以重新再来。但学生不一样,如果没有培养好,耽误了学生,很有可能就是耽误了他一辈子发展的问题。再说大点,学生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如果我们没有把学生培养好,强农兴农就失去了坚实的根基。因此,受我导师李仕贵教授的影响,我始终全心全力地把“责任”二字贯穿到了学生培养和管理整个过程中,比如,为了加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制定了实验室每周高强度的读书和工作进展报告,每周二组会开到深夜11点也是常有的事,责任二字也体现在不厌其烦地引导基础较差和无心学习的学生,以及关心和关照家庭困难的学生等一些平凡,细微的工作方面。

其次在科学研究方面,作为一名专业研究所的基层科研工作人员,我的理解是我们应该担当起“创新,甚至是原始创新”的责任,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川农大建设成“别人家眼中的学校”,在川农大建设成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的过程中贡献我们科研人员的力量,也才能更好地在解决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卡脖子”的问题中,在推进乡村振兴,在强农兴农中贡献我们川农大人的智慧。因此,我和我们团队将“创新”始终贯穿在我的科学研究中。比如,我们在一个数据不符合预期的基础上,持续多年刨根问底,发表在Science advance上的工作,首次解开了困扰科学家近半个世纪的难题,也就是植物激素脱落酸长距离运输的生物学意义和调控机制。虽然因为多个原因无缘Science正刊,但不影响我们这个工作在植物领域的影响力,文章在线当日,阅读量就达到了近2000次。

当然创新的路上一定是布满荆棘,一定不是一触而就的,一定需要我们校训中的 “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精神。在我的工作学习中,也非常有幸耳濡目染地得到了我们水稻所以周开达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建立起的“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优良所风。

就我们发表在cell上的工作,我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收到cell据稿邮件时的失落和不知前路在何方的迷茫。在面对各方面的困难,我曾经也有躺平放弃,随便找个杂志发表得了的想法。但考到Cell既然送审以及审稿人中肯的意见,耳濡目染的优良所风让我觉得还是要再奋斗一把,再拼搏一次,就这样强顶花大量时间再投回Cell,但编辑完全可能不送审的压力,顶住竞争者在我们修改过程中随时可能提前发表的压力,我几乎全年无休,在很多人举家欢庆,游山玩水的时候,在办公室空无一人的时候,不分昼夜地分析数据、查文献、写论文。

最终,在李仕贵老师、及团队和合作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整整一年的修改,我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把一篇不带附件共94页、几乎全新的论文发给了Cell编辑,可喜的是几天后居然收到了编辑同意送审的邮件。在焦虑地等待了一个月收到审稿人的意见后,没想道审稿意见非常好,而且还得到审稿人都高度赞赏,比如评价我们文章将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比如看我们文章让他一天都很享受”等等之类。最终,论文经过几轮小的修改,在今年4月底被Cell正式接受。该项工作最大的意义是发现了大量的、先前研究没发现的、对基础和应用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的基因组结构变异,为水稻品种改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给大家分享这个过程,是想表达我们川农大人,在学校各项良好政策和措施的保障和推动下,只要心中担负起应有责任,肯奋斗,敢拼搏,我们川农大人一定有能力,也一定可以向我们吕秀兰,陈学伟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老师一样做出顶天立地的创新性工作,也一定可以把我们学校建设成“别人家眼中的学校”,建设成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

最后, 成绩只属于过去,我将继续立足于本职工作,除了睡觉,理发洗头躺平之外,其他时候都绝不躺平。为学校全面高质量发展,为强农兴农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祝各位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