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培养

更多>>

西部之光西藏特培项目为治边稳藏作贡献

发布时间:2022-07-0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教师工作部  审稿:杨志钢  

 

6月,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逐渐盛开,经历疫情,新一批完成培训任务的“西部之光”、“西藏特培”学员也迎来了收获的时刻,重返工作岗位。

厚植土壤育良才

“在川农大能学到真技术、真知识”,“学校老师了解高原,是真正能够解决高原农业问题的专家”,通过口口相传,越来越多西藏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选择川农大进修。

西藏特培、西部之光培训项目是教育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推动西藏长治久安的一项具体措施。十余年来,川农大一共为雪域高原培训979名学员。面对学员日益增长的需求,负责项目的教师工作部高度重视,甄选优势学科、遴选优秀导师,把学校最具优势、最符合西藏特点的学科,以及富有高原农业经验的导师筛选出来,凝炼形成备选学科和导师库,作为培养高原科技人才的沃土。

立足乡村兴农事

川农大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校训,让一批批学员把的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带回基层,带到边疆,让一颗颗科技的种子在雪域高原上不断生根发芽。受“川农大精神”影响,学员郑地在学校教学科研基地全程学习了育秧方式、关键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还利用学习的间隙,在水稻育秧季节自费回到西藏,回单位介绍学到的先进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设备,并实地作了演示;学员格桑,则邀请导师蔬菜专家郑阳霞教授、智慧农业专家卢威副教授前往山南市开展蔬菜产业调研,并就设施农业发展、高原蔬菜生产管理等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工作。

言传身教在田间

“川农大的导师不仅传授知识,还教给学问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每年的结业典礼上,学员们都对自己的导师赞不绝口。在学员的眼里,自己从实践中带来的问题,被导师在田间地头解开,再一步步的“喂”给大家,这是在其他学校感受不到的。根据学校安排的培训计划,导师与学员实行“一对一”模式,学员不仅要跟班听课、研究生班交流,更多的是跟着导师参加实践实习、田间操作、观摩考察、参加学术会议,让学员的问题在学习期间得到充分解答。为此,导师冯宗云教授把给导师的培训费,几乎全部花在了学员的身上。因为他指导的学员没有单独出行的经验,冯宗云就专程绕道陪同学员参加学术会议。他说,“西藏的学员踏实肯干,我也不应该只是教他们专业上的知识,工作上、生活上思路的改变也要教,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提升”。

学以致用结硕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十余年的西藏特培、西部之光工作,已经结出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得到中组部、人社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2015年学员雄奴塔巴,先后主持参与10多个项目,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自治区农科院科技创新奖1项,审定品种3个,在全区范围累计推广新品种20万亩,培训农民2000人次。

2016年学员巴贵,申报并主持参与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自治区级科研课题,获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2018年度“先进个人”。

刚刚结业的学员德琼,在校学习期间申请的科研项目已获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参与的课题已被提名西藏自治区2022年度科学技术奖……

又是一年花开时,第9期的学员们收拾行李返回岗位,教师工作部老师又在为新一批学员安排食宿、遴选导师、制订培训方案……2022年即将来校培训的新的一批学员,不仅人数上有较大增加,地域也有较大拓展,除了西藏,还将有来自新疆、四川藏区等地的学员。除了食宿、学业安排,地域的差异带来的需求差异和管理问题也必须提前考虑。

但只要有利于“治边稳藏”,学校将义不容辞,为雪域之花盛开贡献力量。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