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培养

更多>>

【师论】参加省高校青教赛的悟与思

发布时间:2022-09-1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土木工程学院:魏召兰

 注:2022年7月6日,经过两天的精彩角逐,由四川省总工会、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四川师范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土木学院教师魏召兰获省三等奖。本文是魏如兰老师的感悟。

 今年有幸参加第六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这也是我从教的第10年。比赛归来,感慨与收获颇多,最后的结果可能不尽人意,但重要的是我享受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磨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在学习中提高

 我对青教赛的认识,来自于学校第五届青教赛的培训与选拔,我们学院的老师及其他同事参加了上届的教学竞赛。他们在备赛过程中呈现的努力、认真、热情让我感动,他们在比赛后呈现的辐射、带动作用更让我反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青教赛是如何推动一群青年教师的成长,而这群教师又是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前进的步伐。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比赛,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教学的执著。

 虽然自己之前也参加过不少教学比赛,但每个比赛侧重点不同,青教赛更多的是考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着明确的评分标准。省赛要从15个教学节段中随机选1个节段参赛,参加过任何一个教学比赛的老师,甚至之前学校的教学质量奖比赛,都深知1个教学节段要想做好、讲好要耗时多久,耗费多大的精力,15个工作量可想而知,全身投入至少要花半年之久。学校教师工作部给我们网报了很多青年教师巡讲视频,也请了青教赛一等奖比赛选手亲授相关经验,明确了思路和方向,受益颇多。学院领导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了我最大程度的指导和帮扶,从选题、讲课等各个细节都进行了指导和修改,同时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自己不断进步,深刻体会到了“读书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的内涵。正是有这个比赛,我这半年所学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是别人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摸索到的。

在参与中体验

 我很喜欢教学,教学是一个既能教书育人,还能充分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参与这样的比赛能结识诸多同行,相互交流学习、切磋,共同提高。虽然是考验教学基本功,但讲课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亦不可少。我自己思路仍停留在传统授课模式阶段,每个课件都需细细琢磨信息技术到底用在哪个地方。此外,虽说课程思政不是每堂课都要有,但由于是随机抽取,抽到的环节若融入了思政元素,无疑又是自己的加分点,如此每个课件都在反复打磨,使短短20分钟即是一堂完整课堂的体现。

在反思中成长

 在我看来,教学和科研从本质上是一回事,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渺小的,所谓科学研究,是一群人带动一个领域的发展,教学亦是如此。在参加比赛前,有人曾问我,你参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比赛对你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个人荣耀还是所带学生的收获?从狭义层面讲,以赛促教;在这个比赛当中,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优秀的选手,每个组、每个学科、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闪光点。在这里,有情怀、有理想、有专业、有知识。我们在一个群体之中,看见彼此的光芒,也被彼此照亮。而且通过比赛,我对这门课整体把控更加熟络,每节课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多样,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管好课堂。从广义层面讲,如果一定要问我意义,那就是回到初心,回到起点,再次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再次明确教师的职业担当和职业情怀。我不奢望自己有多大能耐,但是我愿意用我的真心带着我的学生,去攀登高山,去跨越大海,去感受人生的波澜壮阔。我想这亦是川农大每位教师的初心使命。

魏召兰老师简介:

魏召兰,女,山东邹城人,工学博士,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级建造师(公路),道路桥梁工程系“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专业负责人、系主任。2019年获四川农业大学教学质量特等奖,同年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指委主办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最佳表现奖;2020年参加四川省首届创新教学大赛获省三等奖;作为课程负责人,其讲授的《桥梁工程》课程被认定为2020年四川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参加全国农林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视频大赛获一等奖;2022年获第六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三等奖;同年获四川省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宫立